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翠荣[1] 杨青[1] 王立峰[1] 唐清[1] 陈科海[1] 刘莹[1] 彭萍[1] 左珍喜 余华强[1] 陈新民[2]
机构地区:[1]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441057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中国种业》2014年第9期33-35,共3页China Seed Industry
基 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3-01A);湖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摘 要:当培养条件、胚龄、胚发育期间的积温一致时,培养基就成为胚萌发和成苗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选用4种培养基(B5、B5+0.1mg/L BAP+0.1mg/L NAA、1/2MS、1/2MS+0.1mg/L BAP+0.1mg/L NAA)培养3个小麦杂交组合F2与玉米杂交获得的单倍体胚,以比较不同培养基对单倍体胚的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单倍体胚的平均萌发率和平均成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胚萌发率表现为1/2MS(75.24%)>1/2MS+0.1mg/L BAP+0.1mg/L NAA(68.68%)>B5+0.1mg/L BAP+0.1mg/L NAA(67.00%)>B5(66.67%);胚成苗率表现为:1/2MS(63.11%)>B5(50.67%)>B5+0.1mg/L BAP+0.1mg/L NAA(4.00%)>1/2MS+0.1mg/L BAP+0.1mg/L NAA(3.30%)。无激素的1/2MS上单倍体胚的平均萌发率(75.24%)和平均成苗率(63.11%)都最高,能稳定地一次成苗。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单倍体胚的平均萌发率和平均成苗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小麦基因型是影响单倍体胚萌发和成苗的重要因素,无激素的1/2MS最适合于小麦单倍体胚的萌发和一次成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