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8期703-70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摘 要: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1].尽管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理想药物治疗等循证治疗策略显著降低了住院期间总体死亡率,但心梗早期SCD发生率仍然很高,尤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患者心梗后30 d内最高[2].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能有效降低SCD高危患者的总病死率,已作为SCD的一、二级预防措施写入指南[3].国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也表明ICD可降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4].然而DINAMIT和IRIS研究显示和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心梗早期置入ICD并未降低总体死亡率[5-6].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律学会(HRS)指南不推荐在心梗后40d内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3个月内安装ICD[3].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后 心脏复律除颤器 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穿戴式 单纯药物治疗 美国心律学会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