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PH技术的争论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向东[1] 贺平[1] 钱蒙[1] 夏诗童 李松恒 

机构地区:[1]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15 [2]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  处:《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年第3期209-210,共2页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

摘  要:PPH(Proce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 rhoids),其本意是脱垂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处理措施,外科界包括肛肠界通称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或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 痔的本质是直肠血管的扩张迂曲和直肠黏膜的松弛下移、下脱,所以痔疮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或脱出,从而引起发炎性肿痛、排便不畅或肛门控制力下降、肛门潮湿、瘙痒等.所以从痔的本质来看痔疮的治疗方法应是1882年英国Whitehead发明的痔环切术,但这种手术技术难度甚大,即使是有几十年手术经验的专科医生也往往力不从心.因为要在狭小的直肠完成数厘米的直肠段的完整切除和缝合绝非易事,而且术后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如直肠狭窄、化脓性感染、坏死、出血等甚多.所以,1937年又改进发明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通称Milligon Morgan术迅速成为痔若干种手术中影响最大的术式.

关 键 词:PPH技术 痔上黏膜环切 出血性疾病 直肠黏膜 肛门潮湿 化脓性感染 临床表现 排便不畅 

分 类 号:R657.1[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