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招悦[1] 刘纯义[1] 徐颖[1] 金萍[1] 洪先欧[1]
机构地区:[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PICU,广东深圳518133
出 处:《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491-492,共2页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摘 要:目的分析各种致病原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ITP患儿,分别用被动凝聚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EB病毒抗体4项(包括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EB病毒核心抗原IgG抗体),优生优育抗体[包括弓形虫IgM抗体、风疹病毒IgM抗体、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抗体、单纯病毒Ⅱ型抗体];根据其结果阳性与否给予相应治疗,对发病诱因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MV-IgM阳性、CMV-DNA阳性19例(27.1%),MP-Ab阳性14例(20.0%),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13例(18.6%),EA-IgM阳性、VCA-IgM阳性8例(11.4%),腺病毒抗原阳性6例(8.6%),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阳性6例(8.6%),流感病毒A、B型阳性4例(5.7%)。治愈42例(60.0%),良效19例(27.1%),进步8例(11.4%),无效1例(1.5%)。加用更昔洛韦治疗的CMV感染者血小板上升比不加用者更为显著,治疗1、2周后的血小板计数恢复更快(P<0.01)。结论临床医生在治疗ITP时应尽量完善病原学检查,若为阳性应加以相应药物;通过针对病原进行有效合理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分 类 号:R558.2[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