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期情志疾病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丽丽[1] 史亚飞[2] 吴皓萌[2]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出  处:《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825-827,830,共4页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编号:2011CB505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3144);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2B031800206)

摘  要:整理历代医家治疗情志疾病多从肝论治的理论论述,深入分析青少期"肝常有余"的脏腑特性,认为"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重要生理病理基础,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最为密切;怒、兼夹忧悲等"阴性"情志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气机紊乱、气血失调为其核心病机。在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而致情志异常的基础上,易出现发热生风的临床症状;情志疾病发病首先侵犯本脏,进而累及他脏。

关 键 词:青少期 情志异常 肝常有余 

分 类 号:R277.7[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