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textual Appropriation: Note on the Pragmatics of International Flows of Meaning  被引量:3

Intertextual Appropriation:Note on the Pragmatics of International Flows of Mean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Jef Verschueren 

机构地区:[1]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of University of Antwerp, Antwerp, Belgium,2980

出  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5期1-4,共4页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摘  要:互文性是语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引介"互文挪用"这一术语,将其重新界定为,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事件的形成顺应特定的阐释模式或意识形态的过程。每个语篇都存在于与其他语篇的关系之中,每个语篇又为新语篇的产生提供上下文。公共语篇中的互文可以起到促进社会团结及社会政治融合的作用,作者假定其挪用的文化素材与读者共知,但有时话语识别者并不能识别源文本的共享信息。尤其是在当今国际新闻报道中,相同的"事实"会跨越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区域,不可避免地纳入特定解释框架,在不同地区产生迥然不同的意义,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互文挪用"。本研究以2003年5月英国航空公司暂停往返肯尼亚航班事件为例,选取肯尼亚、美国、比利时、埃及等国际媒体对此事件的不同报道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信息的传递永远不可能达到中立,没有立场的交际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存在的。同样的事件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体,会顺应特定的理解模式和意识形态而体现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文本层面的词汇选择、情态、言据性以及互文指称等方面的意义流动;意义生成还取决于视角的差异(如事件顺序中隐含的因果关系),以及置于更广泛社会争论中的事件,其中体现出不同政体与不同媒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国际影响、交际及权力施加的单向性等。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国际新闻报道既相互关联又具有连续性,通过具体语言选择明示或隐含地生成意义。语篇的解读无法脱离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为语用学和语言教学研究提供启示,亦即应该关注具体语言选择并识别暗含的立场。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notion of "intertextual appropriation" to designate the process by which, in international news reporting, the framing of events gets adapted to local patterns of interpretation or ideologies. Some of the meaning transformations involved are briefly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coverage of the suspension of British Airways flights to and from Kenya in May 2003.

关 键 词:互文性 挪用 语用 国际新闻报道 意识形态 肯尼亚 

分 类 号:H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