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邵飘萍看“五四”前后记者地位的提升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俊峰[1]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青年记者》2014年第18期93-94,共2页Youth Journalist

摘  要:民国初期记者的地位 “记者”一词的出现,跟近代以来现代新闻事业在中国的逐步确立息息相关。维新时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报人,我们一般定义为报刊政论家。那时鲜有人称新闻界,多称舆论界。记者是舶来品,是对“reporter”的翻译,由于翻译的不间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外交记者、外勤员、访员、访事等。邵飘萍在其新闻学著作中说:“我国旧习,一般人对于报馆之访员,向不重视其地位。即以报馆自身论,亦每视社外之外交记者为系主笔或编辑之从属。”由此可看出当时记者是个卑微的职业,地位十分低下。

关 键 词:邵飘萍 记者 “五四” 新闻学著作 民国初期 新闻事业 近代以来 维新时期 

分 类 号:G214.2[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