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南京大学哲学系 [3]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
出 处:《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10期83-94,共12页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与发展研究"(10BZX00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研究"(10JJD710010)的资助
摘 要:学界一般将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定位于英国本土,尤其是定位于英国工人阶级文化。本文通过对霍尔的个人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的考察,试图提供另一种理解英国文化研究的视角。作者认为,霍尔的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使他在理解和建构任何理论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身份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嵌入到意识当中的符号特征。20世纪50年代,牛津大学的生活强化了霍尔的这种经历,而新左翼的崛起更是促使他对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行了独到的分析。70年代,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对葛兰西霸权理论范式的使用,也得益于霍尔较少被英国本土文化束缚的移民经历。霍尔在80年代对撒切尔主义的分析和90年代对英国身份的反思,同样可见其移民经历的身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1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