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提问的认知属性对测出涉案人欺骗的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洪广[1] 刘秦伊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1

出  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49-53,共5页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案件相关脑电位在法庭调查中的应用研究"(09YJAZH100);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涉嫌恐怖犯罪人的脑电检测"(2010YYCXGADX1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针对实案测谎之需改革心理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201138)

摘  要:在心理测试(测谎)中,以案件相关、熟悉、陌生等基本认知属性划分刺激材料,诱发并检测被试的心理生理反应,是提高测谎科学性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认知属性为案件相关的刺激材料,涉案人是具体再认、知情人是虚拟再认、无辜者是陌生识认。反测谎涉案人对刺激材料所进行的认知加工,是被试对真的识别结果做出假的判断选择的过程,该欺骗过程将导致被试心理负荷改变,即心理前和心理后的耗费增加。测谎问句按认知属性分类标注,诱发出具有不同认知意义的反应,有利于检测出涉案人欺骗和实施反测谎时认知过程的冲突控制,可进一步提高测谎的科学性。

关 键 词:犯罪分析 测谎 认知 侦查 

分 类 号:D918.5[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