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鑫月[1,2,3] 贾振华[2,3,4] 常丽萍[2,4]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7 [2]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络病) [3]河北省络病重点实验室 [4]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络病学重点学科)
出 处:《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年第8期718-722,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518606);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3091)
摘 要:近年来,微血管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动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改变是心血管疾病形成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基础,而且,微循环是形成循环阻力的主要场所,总外周阻力中约有70%是由小动脉提供的,这使微循环成为以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比如高血压。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包括灌注紊乱、结构改变和靶器官损害),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加重因素[1]。
关 键 词:发病机制 微血管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微循环障碍 靶器官损害 结构改变 毛细血管
分 类 号:R54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