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欧锦雄[1]
出 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4年第4期97-105,共9页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The Rule of Law Forum)
摘 要: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均存在着免罪事由,而我国现有的刑法理论通说并没有专门的理论对其进行科学的深入阐说。免罪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关系并非否定与被否定的关系,仅就犯罪构成的孤立范畴而言,免罪事由与犯罪构成是各自相对独立的关系。但是,就定罪论体系而言,"免罪事由判断"阶层与"犯罪构成"阶层是一种层级关系。免罪事由是犯罪论中的定罪论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的定罪论体系忽略了免罪事由判断这一重要环节,这是我国定罪论体系的重大缺陷,为此,我国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定罪论体系。我国的定罪论体系可以按以下两大层次建构:(一)犯罪构成模型的符合性。(二)具有有罪宣告性(即无免罪事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