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组学技术在苯并芘毒性研究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婧[1,2] 侯海燕[2] 陈亚琼[2]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出  处:《中国公共卫生》2014年第11期1479-1482,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977);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1JCZDJC2000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7JCZDJC0740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2JCYBJC16200)

摘  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其主要来源是不完全燃烧的有机物,如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熏制食品等[1]。其中,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由于其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成为目前探讨最多的PAHs。近些年,随着蛋白组学发展,

关 键 词:苯并芘[BaP] 蛋白组学技术 毒理蛋白组学 致癌性 毒性 

分 类 号:R994.6[医药卫生—毒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