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诗歌用典论——兼论“诗言志”与集体无意识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大雷[1]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154-160,共7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项目研究成果

摘  要:六朝诗歌开始盛行典故运用。用典本为"笔"的专利,公文撰作"酌古御今"习以为常。诗歌用典,一是古往今来延续着讲史、爱古、引古的传统;二是古代有"善士"之"尚友"传统,把自己与古人的"比事"并列;三是文学创作的知识化使然。六朝诗歌的写景、叙事、说理抒情都用典,用典有语典、事典之分,由于"询事考言"的传统,事典则重于语典。咏史诗中,历史人物具有独立地位的,用典则不然,历史人物对诗歌主人公而言起着替代与证明的作用。用典给诗歌提供了一种新型诗歌意象——具有故事性、戏剧性的历史意象,在《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的传统外,为诗歌开出新的一路。庾信诗歌用典的成功之处,一是把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个人遭遇与整体意义的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也就是让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来抒情;二是把诗歌抒情主人公"我"与有某种特殊经历的诸历史人物并列起来,也就是让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来反复抒情。于是,诗歌的抒情在形式上把自我与集体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毛诗序》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诗歌吟咏,诗歌实现了既是自我的,又是自觉的集体意识的表达。

关 键 词:六朝诗歌 集体无意识 “诗言志” 用典 抒情主人公 《古诗十九首》 历史人物 诗歌意象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