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深[1]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
出 处:《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12期69-73,共5页China Youth Study
基 金: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网络场域中群体标签的生成;演化及应对策略研究"资助项目(2014SJB398)阶段性成果
摘 要:网络场域中的群体标签化现象,通过不同阶层间的交叉举证和相互辩论,以网络"锐词"的形式表达了不同社会群体的事实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感知民意走向和社会心态的晴雨表。本文基于对网络场域中群体标签概念的分析,从主体、客体、内容、媒介、受众5个要素的交织互动,阐释群体标签化现象背后不同群体间对话与型构的双向特质和平等精神,揭示群体标签化现象的现时性、草根性、快捷性、互构性、极化性、新锐性等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