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纵瑞文[1] 王仔章 龚一鸣[1] 王国灿[2] 肖龙[2] 王志宏[1] 范若颖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10期2238-2246,共9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新疆1:25万铁厂沟镇幅(L45C002001)与克拉玛依市幅(L45C003001)区调修测项目(编号:121201112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72252;4129026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20145110012)资助
摘 要: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南侧,由基性岩、超基性岩、硅质岩、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均呈断片形式产出.首次在硅质岩岩片中发现了丰富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化石,放射虫共2科6属(包括1未定属种):Inaniguttid gen.et sp.Indet.,Inanigutta sp.,Inanibigutta sp.,Inanihella bakanasensis(Nazarov),Triplococcus acanthicus(Danelian et Popov),Antygopora sp.,所指示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代表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代的上限;硅质岩的结构、构造及其中的深水相化石表明蛇绿岩套发育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的古大洋环境中,大洋的水深应在碳酸盐补偿深度面(CCD)之下.形成时代的一致性,支持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塔尔巴哈台蛇绿混杂岩带和洪古勒楞蛇绿混杂岩带连成一套统一俯冲增生杂岩系的可能,并可以继续向东延伸至准噶尔东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准噶尔北部应存在一条贯通东西的古大洋.
关 键 词:西准噶尔 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 放射虫 奥陶纪 硅质岩
分 类 号:Q915.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42[生物学—古生物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