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文圣[1] 唐少波[2] 张伟伟[2] 赵丽静[2]
机构地区:[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2]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2
出 处:《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65-67,共3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较高的病死率严重损害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早期胃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甚至可治愈,而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及5%,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胃癌的预后极为重要[1].目前对胃癌诊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电子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称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电子胃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检查,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且该检查会令受检者感到不适及花费昂贵,故不适合大规模人群的胃癌普查及随访工作.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人体胃蛋白酶原的变化与胃疾病的关系,并逐步在临床中应用.鉴于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普查和筛查有推广意义,笔者将近年来该技术在临床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作一回顾,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