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的种种误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丕杰[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青年记者》2014年第22期51-52,共2页Youth Journalist

摘  要:“实至名归”意思是有了实际的本领或成就,相应的名声自然随之而来。语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例如清·朱庭珍《筱园诗话》:“七言,唐人如崔司勋《黄鹤楼》,杜工部《登楼》《阁夜》,李义山《筹笔驿》《重有感》诸篇,此千古杰作,实至名归,勿庸多赞。”苏雪林《孙多慈女士的史迹画及历史人物画》:“两位学养有素,造诣深邃,在文艺学术界,久负盛誉,这次获奖,可谓实至名归。”

关 键 词:误用 《儒林外史》 《筱园诗话》 《黄鹤楼》 《重有感》 《阁夜》 《登楼》 吴敬梓 

分 类 号:H136[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