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俊[1]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12-120,共9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包容性发展与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层理念"(项目编号:12YJC720034);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WTO巴厘会议达成的《贸易便利化协定》不仅挽救了人们对多边体制的信心,更使贸易便利化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尽管对于贸易便利化的内涵与外延尚存在分歧,但是简化和便捷国际贸易程序,促进贸易发展的理念已经是全球共识。贸易便利化的实质在于最大程度地削减贸易的外部制约因素,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它们通常由国家、区域贸易组织与多边贸易组织三个不同层面的主体实施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链措施、区域链措施和全球链措施等缠绕在一起形成了贸易便利化三螺旋模型。其中,国内链措施是基础,区域链措施是关键,全球链措施是目标。它们交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不可代替,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条措施链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同时,推动着其他两个措施链前进。三螺旋的实现路径使贸易便利化在国家、区域和多边三个层面获得了不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应。但是,能力建设的困境、技术援助的不足以及政治博弈的无法避免使得贸易便利化任重道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