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会兰[1]
机构地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出 处:《肝博士》2014年第6期29-30,共2页
摘 要:“自噬”是细胞内一种自食(self-eating)现象,自噬最初源自于古希腊语,意为自我吞噬.“自噬”鼻祖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 Duve首先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自噬结构,并且在1963年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自噬”的概念.所谓自噬,是指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自噬膜结构将部分胞质、细胞器或蛋白质包裹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在其消化降解产生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供细胞循环再利用的动态过程(如图),在实现细胞稳态和代谢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自噬是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因此,有学者认为凋亡是程序化细胞死亡,自噬则是程序化细胞存活.
关 键 词:细胞自噬 程序化细胞死亡 自噬溶酶体 病理生理条件 小分子物质 游离脂肪酸 电镜观察 国际会议
分 类 号:R329.2[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