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葡萄球菌并结核杆菌致乳腺脓肿一例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丽娟[1] 徐卫云[1] 何润[1] 江英[1] 

机构地区:[1]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621000

出  处:《临床外科杂志》2014年第9期640-640,共1页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摘  要:患者,女,29岁,已婚已育,因发现左乳肿块15 d,红肿痛7 d,破溃流脓1 d入院。查体:体温38℃,左乳红肿伴压痛,范围约10 cm ×12 cm,但仅内中、内上象限局部有波动感,皮肤部分破溃,其余范围质韧偏硬,皮温高。右乳未见异常。双腋及锁骨上下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既往史:2006年曾患“肺结核”。乳腺彩超提示:左乳脓肿部分破溃至皮下。血常规示WBC 10.76×109/L。临床诊断:急性左乳腺炎伴脓肿形成。按常规选用头孢唑啉钠抗感染治疗,并行左乳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病检提示:左乳慢性化脓性感染,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未查见阳性杆菌。脓培养查见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未查见抗酸杆菌及厌氧菌。根据药敏实验改用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但患者仍持续低-中度发热,WBC 15.28×109/L,左乳不断有新生脓肿形成。入院第18天在床旁行左乳外上象限脓肿切开引流术。第21天再次手术,探查见左乳内上象限、乳晕深面、外上、外下象限、乳房后间隙形成巨大脓腔,但中上象限局部组织仍硬,有大量脓栓形成。彻底引流后未再使用抗生素。病检示:左乳结核。予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用异烟肼注射液外用换药。术后第3天患者血常规及体温恢复正常,转门诊换药及抗结核治疗后脓腔愈合。5个月后,患者左乳再次出现一处新生病灶,考虑结核菌耐药可能性大,将抗结核治疗调整为二线药物(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丙硫异烟胺肠溶片)1周后病灶吸收,随访至今,无复发、无新生病灶出现,疗效好。

关 键 词:表皮葡萄球菌 乳腺脓肿 结核杆菌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 脓肿切开引流术 异烟肼注射液 抗结核治疗 抗感染治疗 

分 类 号:R52[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