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体温保护对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婉婉[1] 董科奇[2] 

机构地区:[1]浙江省舟山医院手术室,浙江舟山316000 [2]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温岭317500

出  处:《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年第6期666-668,共3页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摘  要:围手术期低体温(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IPH)是指围手术期核心体温小于36.0℃。有研究显示,由于围手术期环境温度、躯体暴露、麻醉、术中出血、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可达50%~70%[1]。而低体温会降低代谢率,减少心输出量,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延长由肌松弛的持续,导致凝血功能的改变,并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2]。同时,低体温是失血性休克病人出血和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是目前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对76例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探讨体温保护对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关 键 词:失血性休克 围手术期 低体温 并发症 患者 保护 预后 代谢性酸中毒 

分 类 号:R459.7[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R454.5[医药卫生—治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