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文明[1] 

机构地区:[1]梅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省梅州514031

出  处:《中国医师杂志》2014年第10期1421-1423,共3页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摘  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18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血培养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1/18,61.1%),其次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16.7%),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11.1%),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5.6%),光滑假丝酵母菌1例(5.6%).上述病原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均敏感.发病日龄为生后15 min至19 d,高危因素依次分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100.0%)、全静脉营养(94.4%)、出生胎龄<37周(83.3%)、机械通气(77.8%)、胎膜早破(38.9%)、深静脉置管(27.8%)及孕母生殖道感染(16.7%).首发症状以反应差、纳差、反复呼吸暂停伴发绀、循环灌注差;其次体质量不增和发热等,严重真菌感染时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尤以呼吸、循环衰竭明显,常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8例经进口氟康唑治疗,其中16例治愈出院,出院1个月后16例获随访,患儿均无异常表现,2例放弃治疗患儿出院后不久死亡.结论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应高度警惕本病,并及时抽血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完善相关检查,早期诊治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关 键 词:脓毒症 真菌血症 危险因素 婴儿 新生 回顾性研究 

分 类 号:R722.131[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