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驰华[1,2] 伊海生[1,3] 惠博[4] 夏国清[1] 马雪[5]
机构地区:[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3]油气藏地质与勘探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4]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610041 [5]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11期2406-2418,共13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972084;41102060)资助
摘 要:包覆颗粒(以鲕粒为典型代表)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颗粒类型,以其特殊组构及长达两个世纪的成因理论演变著称于世.形成包覆颗粒的主导因素主要涵盖:微生物活动域、化学沉淀作用、水动力环境及地形条件、充足的核心物质补给、埋藏条件和水介质中的腐植酸条件等.而包覆颗粒成因理论发展至今,单因素理论似乎已经无法合理阐述包覆颗粒皮层沉淀物的精确形成,本文试图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羌塘东北缘的温泉地区,如同巴哈马群岛一样,是全世界包覆颗粒正在发育的几个少数地区之一,更是研究包覆颗粒及热泉沉积难得的"天然实验室".该地区发育的鲕状泉华宏观上具有"黄豆状"聚合体的三维形态,与岩溶钙华、正常湖相鲕粒相比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在对鲕状泉华发育地区的泉水水化学分析基础上,借助常规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对鲕状泉华展开了矿物学及岩石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温泉地区热泉水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高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皆大于0,平均值为0.63).鲕状泉华宏观上呈黄豆状,颗粒及填隙物颜色皆为淡黄色.微观上,泉华颗粒共发育六种单元纹层类型,且六种单元纹层发育不同组合样式而构成四种颗粒类型;泉华胶结物矿物颗粒(方解石)C轴垂直于纹层面生长,世代结构明显.综上,鲕状泉华的颗粒类型为核形石,其生长环境水体较浅,水动力较强,具特殊的水文化学条件以及广泛的藻类活动(硅藻)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主导颗粒发育.
分 类 号:P641.3[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