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产后抑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琪[1] 丛云凤[1] 朴丽[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130021

出  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年第33期41-4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摘  要:产后抑郁,又称产褥期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PND)是指达到抑郁诊断标准的非精神疾病的中度或重度抑郁发作,可开始于或延续至产褥期[1].通常发生在产后46周,也有研究表明初产妇产后四年患PND的风险最高,主要症状为:哭泣、疲乏、焦虑、意志消沉、过度自责自卑及应对婴儿不适当等,对产妇自身、婴儿、伴侣及其家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7].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14.5%,在发展中国家为13.0%,曾经患有PND的产妇再次发作的风险可高达20%~30%,使PND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8-9].居家认知行为疗法(in-hom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H-CBT)正是在这一新的护理需求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运用IH-CBT对产后家庭访视中出现抑郁的产妇进行干预并取得良好收益.本文将对产后抑郁IH-CBT概念内涵及主要内容、实施模式、测评工具、干预效果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关 键 词:认知行为疗法 产后抑郁 产褥期抑郁症 产后家庭访视 应用 抑郁发作 发达国家 干预效果 

分 类 号:R473.71[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