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宪勇[1] 刘世军[1] 孙克明[1] 王岩[1]
机构地区:[1]武警山东总队医院,250014
出 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第3期163-164,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摘 要:奥硝唑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本品通过其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发挥其抗微生物作用[1]。自20世纪70年代上市以来,由于其良好的抗厌氧菌和抗原生质(如滴虫等)感染作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2]。可广泛治疗由厌氧菌、阿米巴原虫、贾第虫、毛滴虫等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目前,作为抗厌氧菌的首选,硝基咪唑类药物非常广泛。奥硝唑与第一代(甲硝唑)和第二代(替硝唑)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并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奥硝唑的临床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药。另外,奥硝唑的耐受性好,甲硝唑、替硝唑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致癌、致畸作用,而奥硝唑则没有,并且奥硝唑其他不良反应也较少[3]。本院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相比较而言,甲硝唑、替硝唑价格便宜,治疗效果也很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奥硝唑虽然价格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相对较安全。但是随着使用的增多,奥硝唑也出现了一些少见并值得重视的不良反应,本文把发生在本院的1例不良反应报告如下,为临床合理使用奥硝唑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1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