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鹤鸣教授关于肛瘘瘘道病理变化的临床研究总结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曲鹏飞[1] 王红[1] 韩俊泉[1] 刘斌[1] 权沛沛[1] 邓鹤鸣[1]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出  处:《中医学报》2014年第B12期504-504,共1页Acta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邓鹤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资助.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肛门括约肌在肛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肛瘘患者术中观察全部瘘道情况,观察并记录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及瘘管不同部位的病理改变.结果:(1)肛门括约肌部位及直肠壁内瘘管的病理改变:28 例患者,狭窄型占58.33%;脓肿型占16.67%;混合型占占25%.(2)肛门括约肌外侧瘘道的病理改变:75%的病例表现为管壁纤维化增厚,光滑,炎症表现轻微.平均病程为23.9 个月.25%的病例瘘道上有脓腔或通连有脓腔.平均病程为8.4 个月,其中58.33%的病例有外口经常反复闭合的病史.(3)瘘管穿经肛门括约肌的情况:没有发现不穿经肛门括约肌的瘘管.其中4 例瘘道浅部位于皮下,但瘘道深部仍穿经外括约肌皮下部.结论:邓老认为应特别重视肛门括约肌在肛瘘发病机制中的病理作用。

关 键 词:肛门瘘 瘘道病理变化 机制 

分 类 号:R657.16[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