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颜世安[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历史系
出 处:《江淮文史》2014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摘 要:西汉时代的游侠 秦统一六国,游侠活动受到严厉压制。战国时代各国都力求全面控制社会,但力量有所不逮,民间社会的势力仍有很大活动空间。秦国传统比较独特,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形成国家强力控制社会的格局。秦地民风粗犷,文化落后,这可能是严厉的法制与耕战政策易于见效的原因。秦统一以后,把此种政策全面推向东方,焚书坑儒,以商人入市籍,迁徙东方富豪等,都属这一类举措。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儒、侠、商几种民间人物全在秦政打压之列。《史记·张耳陈馀传》记载秦灭魏国以后,闻知张耳和陈馀都是“魏之名士”,于是“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秦为什么要悬赏捕拿这两个人,他们得罪了秦吗?没有,就因为二人是有名的豪侠,就要缉捕,逼得他们隐姓埋名逃亡异乡。以此一例,可以推想当时秦打压游侠的紧迫之势。秦王朝至二世而亡,只持续了十几年,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滥用民力,贫苦百姓不堪重负,致使陈胜起义引发全面大乱;二是压制东方豪杰,使这些人没有出路,深恨秦制,一有变乱便趁势而起。陈胜起事只是导火索,真正推翻秦国势力的,是原先东方各路豪杰。司马迁在《史记·儒林传》中说,陈胜起事后鲁国诸儒前往投效,陈胜格局并不大,“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读书文人且因愤秦压制而反,游侠豪杰如张耳、陈馀之辈可想而知。秦国速亡也可从这一面理解:战国以来国家与民间势力的发展,交错复杂,秦政进入东方以后,试图一举以国家之力镇压住社会,其力甚猛,其势过急,结果遭遇社会力量反弹而覆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