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伟栋[1]
出 处:《江汉学术》2015年第1期75-80,共6页JIANGHAN ACADEMIC
摘 要:当代诗关于历史可能性的想象与书写,归根结底是关于诗歌技艺与语言可能性等问题的探讨,也就是说,诗歌中的现实与历史问题,终归是语言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历史对位法"的视角下,可以得到清晰的说明。自朦胧诗以来的当代诗,其"历史对位法"表现为三种历史观念和历史向度的竞争与角力,分别是"历史救世"、"历史终结"以及"历史神学"的观念。这些观念基本上可以概括1980年代以来当代诗的审美、政治、伦理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将会把我们暴露在一个真实的处境中。这三种观念在诗歌的具体写作方面则表现为,将自我的经验和境遇政治化或是"理论化"或是"神学化",萧开愚、欧阳江河和张枣的诗歌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这些观念的具体例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