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视野中的“五四”语言变革——以郑敏、余光中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卫中[1]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兰州学刊》2014年第12期88-92,共5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949年以后大陆与台湾文学语言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751112)

摘  要:"五四"白话文运动一直被描述为一场有利于全社会的语言变革运动,而实际上,社会不同领域对语言有不同要求,"五四"白话文运动真正的目标是要为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打造一个利器,胡适以文学名义发起的变革恰恰忽略了文学自身对语言的要求。因此,"五四"以后就不断有诗人对胡适的白话文理论提出批评,进入20世纪后半期,郑敏、余光中等对这个问题做了更深入、系统的思考;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诗人对"五四"语言变革的批评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由此出发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场变革的特点和意义。

关 键 词:“五四”语言变革 郑敏 余光中 诗歌本位主义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