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技术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时增凯[1] 马奇祥[2]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安阳455000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出  处:《中国棉花》2014年第12期34-35,共2页China Cotton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新疆棉区有创见性地提出“矮密早”栽培管理技术,到21世纪初“矮密早膜”技术和“精准农业六项技术”成熟配套,新疆的棉花面积快速增加,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使这个新兴棉区成为我国的主产棉区. 据1998年陈冠文报道,高密度棉田叶面积指数达到4.31时,上午8-11时群体下部光照强度已降至接近棉叶的光补偿点.“矮密早”栽培模式下,一般在棉花花铃期中下部叶片的光照强度可能达到甚至低于棉叶的光补偿点,造成棉花营养的浪费,从而使棉花产量徘徊不前,生产效益降低。

关 键 词:栽培管理技术 效果分析 稀植栽培 杂交棉 棉花产量 叶面积指数 新疆棉区 宽行 

分 类 号:S562[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