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场”空间中的符号建构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逸[1,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流动站 [2]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

出  处:《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Study and Practice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社会空间分化,从而形成了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与之所对应的则是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社会。两类不同的社会空间有着各自的属性与特征,符号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嵌入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空间之中,并在其内部实现着自身的创造与演变。分析缺场空间的符号实践,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符号的显现形式与意义表达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隐喻叙事、臆想构塑、指代表达、语义阐释四类,它们各自的特质、形式、功能保障着缺场空间的延续与发展。在场与缺场是空间分化的依据,但不是彼此对立的标志。符号的作用在于展现各种空间的实践意义,不是要将两个空间区隔开来,而是要实现其相互之间更好地融合与补充。

关 键 词:“缺场”空间 “在场”空间 符号 诸分类 

分 类 号:C912.3[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