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天津300211
出 处:《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年第12期2087-2089,2107,共4页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摘 要: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genic low back pain, DLBP)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多由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退行性椎间盘病变引起[1]。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2]。常规融合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椎体稳定性破坏导致的并发症,易再次引发疼痛[3]。随着影像学及疼痛学的飞速发展,脊柱微创技术已取得长足发展,优越性也越来越明显,其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破坏椎体稳定性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接受[4]。目前治疗 DLBP 常用的微创技术主要包括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Disc-FX系统髓核摘除、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由于腰椎稳定性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人们逐渐把影像学检查作为临床研究腰椎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现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不同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对其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关 键 词: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稳定性 微创技术 保守治疗 术后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