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升降理论的传承、创新、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建华[1,2] 李敬华[3] 唐旭东[4]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69 [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4]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出  处:《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171-173,177,共4页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01007006)

摘  要:对脾胃升降理论的渊源、传承与创新、应用进行了综述。中医脾胃升降理论最早见于《内经》,发展于隋唐及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李东垣为"补土学派"的创始人,创"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叶天士主张"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创胃阴学说;董建华创"通降理论"。认为中医脾胃病理论发展的核心是脾胃升降理论的发展,脾胃升降理论对中医脾胃病研究思路具有指导意义。今后有待拓展脾胃升降理论临床研究范围,对其相关的中药制剂研发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关 键 词:脾胃升降理论 传承与创新 通降理论 

分 类 号:R223.1[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