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上肢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体位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影响:附二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红[1] 杨凡[1] 姜楠[1] 范玲[1] 

机构地区:[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沈阳110004

出  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年第1期63-65,共3页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基  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院内医疗创新一等奖项目

摘  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采取的适宜体位,使导管尖端定位相对稳定.方法 2例早产儿通过PICC穿刺术后的胸部X线定位,分析摄片时穿刺侧上肢的体位变化对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并文献检索.结果 PICC术后行胸部X线时穿刺侧上肢体位不同,导管尖端位置有差异.穿刺侧上肢的内收、外展、上抬或屈曲均会使导管尖端位置发生移动.结论 PICC穿刺侧体位变化会使导管尖端发生移动.应采取自然体位拍片,即仰卧位时采取上肢内收与躯干夹角小于45°,且肘部略屈曲的自然体位,能反映PICC导管尖端在肢体动态变化中相对确切的位置.

关 键 词:早产儿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X线体位 导管尖端 位置 

分 类 号:R722.6[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