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日理曹夫.谢尔盖.瓦西里伊维奇 元轶[2]
机构地区:[1]陶里亚蒂国立大学国家和法的历史教研室,俄罗斯陶里亚蒂445000 [2]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出 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基 金:汪海燕教授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学创新团队(辩护制度研究)及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0ZFQ82015)
摘 要:俄罗斯死刑史从原始社会开始,自早期封建国家开始用来惩罚国事犯罪。彼得一世时期《一六四九年会典》所规定的刑事规则进一步严厉化、扩大化和具体化。伊丽莎白对被判死刑的罪犯采用大赦,她执政期间没有一起死刑实际付诸执行。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死刑适用的反对者,《圣谕》的刑事部分秉承了罪刑相适应原则。亚历山大二世、三世统治期间,国事犯罪数量猛增,与此相应,死刑数量也大幅上升。20世纪初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立法进步,之后出台的政治方针则成为国家权力滥用、恐怖弥漫、死刑抬头的原因。纵观俄国死刑史,反复经历了从强化死刑到废除死刑,再到恢复死刑的过程,反映出俄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死刑价值不同取向所导致的历史轮回。
分 类 号:D911.0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