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概念上的“列宁与马克思对立说”献疑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志丹[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出  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1-5,共5页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项目"新形势下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功能战略研究"(12BKS069);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国际反倾销的伦理问题研究"(12ZXB00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摘  要:国内外学界认为,在意识形态概念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是对立的",这实为似是而非的误读。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仅指"虚假意识",而是具有多重复杂的含义。另一方面,列宁在描述性意义上,以中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指称为"社会意识形式""统治思想",研究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功用、根源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强调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在否定性意义上,以作为批判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的意识"来界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提出并强化"科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在肯定性意义上,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来定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和策略等。澄清这种误读,不仅可以对诸种学术误读进行有力回击,而且有利于充分把握经典作家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指导功能。

关 键 词:马克思 列宁 意识形态 中性概念 否定性概念 肯定性概念 质疑 

分 类 号:A8[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