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为媒介文化的运行机制及其哲学批判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友峰[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130-138,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ZW004

摘  要:春晚是一种独特的媒介文化,它具有媒介文化的图像化、娱乐化和消费化等特征;但春晚作为媒介文化更重要的特征是意识形态的修辞性,即通过中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情感诉求,达到意识形态的塑形功能。在运行机制上通过"国的话语"与"家的在场"并遵循着"家国一体"的运行模式,从而与其他类型的媒介文化区分开来;春晚作为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塑形功能的媒介文化,其对民间节日的媒介化挪用、对中国故事的叙述危机、对民间狂欢的借用等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

关 键 词:媒介文化 运行机制 春晚 哲学批判 意识形态 情感诉求 中华民族 家国一体 

分 类 号:G2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