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北京100050
出 处:《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D131100004713001);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 10B00)
摘 要:在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随着肾功能损伤的进展,体内代谢废物逐渐蓄积。尿毒症毒素是指肾功能不全时患者体液中浓度明显增高,并与尿毒症代谢紊乱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某些物质。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3类,即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毒性物质,其中小分子毒性物质根据其在体内是否与蛋白结合又分为两类。硫酸吲哚酚( indoxyl sul-fate,IS)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结合类小分子尿毒症毒素,其可以通过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产生多种病理改变,引起多个系统功能失调。IS 具有肾脏和心血管毒性,表现为: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凋亡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等机制介导肾间质纤维化,造成肾脏损害;通过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硬化、血管钙化及心肌纤维化等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本文就 IS 心肾毒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