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洁华[1] 曾永红[1] 刘林[2] 曾常青[2] 谭少霞[1] 谢凡[1] 朱洪翔[1] 廖恺健
机构地区:[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广州市510100 [2]广东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310
出 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第B12期55-56,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基 金:2012年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0128031800160)
摘 要:背景: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临床症状,其治疗要点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或重建大脑侧支循环通路。目的:探讨针刺、穴位自我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方法:将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在门诊常规用药基础上配合针刺、穴位按摩和中药治疗,每次治疗时间20—25min,每周治疗3—5次,2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针刺按摩穴位以头维、百会、风池、人迎为主穴,中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两侧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明显改善(P〈0.05),提示大脑供血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刺、穴位按摩、中药联合可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分 类 号:R543[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