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数据种类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邱小红[1] 苏春秋 马蔚吟[3] 郁芸[3]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210029 [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科 [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出  处:《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年第6期448-450,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基  金: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金重点项目(201310312016Z)

摘  要:磁共振成像是射频场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共振并获取图像的一种新兴成像技术。核磁共振现象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Purcel教授和斯坦福大学Bloch教授在实验中发现,2人于1952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掀开了磁共振(MR)研究热潮[1]。如今MR技术应用不仅包括核物理、化学领域,而且在食品、生物学、医药学等学科领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其中,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普及更是为医疗诊断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MR医学成像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同一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或异常的弛豫时间[1]的显著不同,根据收到的MR信号的差异对组织进行标识成像。

关 键 词: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种类 美国哈佛大学 MR技术 组织器官 斯坦福大学 磁共振现象 

分 类 号:R445.2[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