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失的救命药”看市场的决定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晏宗新[1] 孙肇钢 

机构地区:[1]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广东财经大学

出  处:《经济学家茶座》2014年第3期124-127,共4页Teahouse for Economists

摘  要:2014年3月19日,CCTV2消费主张栏目播出一期节目“3·15在行动——消失的‘救命药’”。报道主题是:治疗患有婴儿痉挛症(癫痫)的首选药品,一种名为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的治疗药物,在北京各大医院,甚至全国都难以找到。倘若患病婴儿错过最佳治疗期,患病新生儿的智力和发育将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节目中患病新生儿父母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该药品,往往失望而归,药品奇缺。一些患儿父母通过网络积极寻找卖主,市场上该药品被卖到500元甚至1000元一支。尽管如此,一些患儿父母把款汇出后,却遭遇对方手机关机等现象,遗憾的是钱被骗药也没拿到。节目中指出,该药品受到国家发改委价格管制,管制价格为每支7.9元。如此大的价格反差为什么还存在“消失的救命药”呢?答案或许可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寻找。《决定》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关 键 词:市场决定 治疗药物 市场形成价格 价格管制 国家发改委 报道主题 管制价格 价格反差 

分 类 号:F832.5[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