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室形态学变化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谭震[1] 陈乾[1] 赵彩蕾[1] 王靖生[1] 刘健刚[1] 朱凤军[1] 刘明刚[1] 臧冬东[1] 

机构地区:[1]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518035

出  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基  金:深圳市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201401052)

摘  要:随着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脑积水患者采用ETV治疗.目前已有研究证实,ETV成功实施的影像学证据不但有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变小,也包括经过第三脑室底的流空信号,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总是与临床症状好转相一致,尤其在ETV术后早期(如6个月),医师难以通过常规的脑室形态学测量方法来判断手术是否有效[1-3].手术后早期第三脑室形态指数(third ventricular morphology index,TVMI)可以作为评估ETV治疗有效的指标[4-6].

关 键 词: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术后早期 形态学变化 儿童 形态学测量 ETV 流空信号 临床症状 

分 类 号:R726.5[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