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奎芳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66200
出 处:《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3期97-97,共1页
摘 要: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主要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采取促进生长与管护技术措施,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水稻田间管理基本分为3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主要内容就是实施合理追肥和水层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一、前期管理 前期属于水稻的营养生长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力争确保苗全、苗匀、苗齐与苗壮,还包括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水稻的分蘖数与计划穗数,使其达到有效的茎数指标。1灌水 插秧后应立即形成秧苗自身高度2/3的水层,用以护苗。待返青后,叶片变为深绿色,将水层降至3公分左右,且不可深灌,因为这一阶段气温还比较低,白天和晚间的气温也相差比较大,所以建立浅水层,可以使白天提高一定的地温,到夜晚能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如此会有利于根的生长及吸收,得以分蘖才能早生快发,以保证幼穗在分化前达到预期的茎数。过后还要根据稻苗的长势情况采取必要的排水晒田或是深层灌水的控孽措施。如果这一时间发现稻苗清晨叶子弯曲但不披垂,到中午又挺拔有力,叶色却有所褪绿,可采用10公分左右深灌,控制分蘖,以防止无效分蘖的情况出现。如果是稻苗的叶色黑过头,叶鞘细而长,叶片较弱,株形散乱无序,清晨叶片下弯低垂,夜晚稻苗吐水过多,可采取晒田的方法加以应对。晒田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当时水稻的长势状况以及土壤的保水能力来定。通常晒田在6-7天左右,晒的程度应以地面出现稍有龟裂为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