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 处:《中国医刊》2015年第1期1-8,120,共8页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摘 要:瓣膜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瓣膜病的患病率预计将在未来20年翻倍[1]。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是最常见的瓣膜病。在75岁以上人群中,中、重度AS患病率约2.8%,而在大于85岁患者中患病率接近8%[2,3]。重度AS患者出现症状后死亡率显著上升,平均存活时间仅为2-3年,且其中15%-20%发生心源性猝死[4],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类患者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治疗。而另外约有1/3-1/2的重度AS患者没有症状[5],预后较好,猝死风险低,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尚存争议。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AHA )2014及欧洲心脏病协会(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2012指南[6,7],对心功能尚可的无症状重度AS 患者推荐的治疗策略是基于密切观察上的等待,但由此可能出现由于症状不明确或回报不及时而使患者处于高猝死风险状态的情况,以及没有考虑进展性心肌损伤对手术结局及远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以上顾虑,但需要面对手术本身风险及并发症。通过危险评估筛选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干预,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以上两种策略的优劣,即避免观察性等待对高风险患者的姑息以及早期手术对低风险患者的过度干预。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主动脉瓣狭窄 无症状 早期手术治疗 European AORTIC 心源性猝死 主动脉瓣置换术 美国心脏病协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