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答兰不剌”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晓伟[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871

出  处:《历史研究》2015年第1期179-188,共10页Historical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北族王朝的政治文化特征--以辽金为中心"(项目号13JJD770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纳钵”(或译作捺钵、纳拔等)一词源自契丹语,本义为行宫、行帐,指契丹四时捺钵制度下的皇帝四季营地。金元以后,改指皇帝出行途中之顿宿所。①元朝亦有类似的游猎习俗,主要表现为两都巡幸体制。凡两都巡幸或柳林飞放,皆于途中置纳钵。杨允孚释其名日:“凡车驾行幸,宿顿之所,谓之纳宝,又名纳钵。”

关 键 词:捺钵制度 主要表现 契丹语 皇帝 行宫 习俗 元朝 

分 类 号:K247[历史地理—历史学] H134[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