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孝彬[1] 张梦玲[1] 曾静[1] 成晓蓉[1] 邓基强
机构地区:[1]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644000 [2]泸州医学院
出 处:《实用医技杂志》2015年第2期171-172,共2页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摘 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疾病尤其重要。心脏标志物CK-MBmass、Myo、hs-TNT及NT-proBNP等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衰竭的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心脏标志物检测给临床诊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诊疗依据,但检测结果往往受到脂浊、黄疸、溶血等因素的影响。标本溶血是其中最常见原因之一,溶血对心脏标志物检测影响的机制复杂,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也可干扰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国内外研究溶血对心脏标志物检测影响的报道较少,且各家报道结果有差异,甚至结论相悖[1-3]。为探讨溶血对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影响,本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1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心脏标志物含量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 键 词:心脏标志物 标志物检测 电化学发光法 标本溶血 CK-MBMASS NT-proBNP 心血管疾病 红细胞破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