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付阳[1,2] 张古田[2] 熊轶[1,2] 王良梅[2] 纪长威[2] 赵晓智[2] 甘卫东[2] 兰厚金[2] 李笑弓[2] 郭宏骞[2]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210009 [2]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
出 处:《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年第2期172-175,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
摘 要:目的:总结62例肾结核的诊治过程和预后,以提高临床肾结核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5年6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62例肾脏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院外治疗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诊治经过和预后。结果:62例肾脏结核患者中,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岁,高发年龄段为41~60岁;临床症状多为尿路刺激症状、患侧腰背部疼痛、血尿、反复低热、盗汗、全身乏力等;尿常规、结核菌素试验、尿沉渣找抗酸杆菌、红细胞沉降率阳性率分别为79.0%、60.0%、57.4%、55.1%;B超、IVU和CT诊断肾结核率分别为18.7%、14.6%、72.5%;ECT-GFR显示患侧肾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9年,32%的患者经单纯抗结核药物治愈;外科手术并抗结核药物治疗41例患者,其中4例患侧输尿管双J管放置术后治愈,1例永久性肾造瘘结核病灶持续稳定;患侧肾脏切除术36例,其中开放手术17例,后腹腔镜手术19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肾脏结核;两种途径肾切除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无疾病特异性死亡,40.3%的患者患侧肾脏功能稳定。结论:肾脏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肾结核的影像诊断中,CT优于其他方法。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或联合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挽救患侧肾脏功能;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