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州510515
出 处:《广东医学》2014年第14期2293-2295,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并且进展迅速,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发生占活产婴0.1%-1%,病死率达15%-50%,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死亡率。目前血培养、外周血象,感染二项[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指标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而随着败血症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深入,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抗原、聚合酶链反应等也被研究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
关 键 词:新生儿败血症 实验诊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分子生物学机制 感染性休克 全身炎症反应 细胞表面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