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诊断及其进展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启琼[1] 毕广良[1] 黄为民[1]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州510515

出  处:《广东医学》2014年第14期2293-2295,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并且进展迅速,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发生占活产婴0.1%-1%,病死率达15%-50%,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死亡率。目前血培养、外周血象,感染二项[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指标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而随着败血症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深入,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抗原、聚合酶链反应等也被研究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

关 键 词:新生儿败血症 实验诊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分子生物学机制 感染性休克 全身炎症反应 细胞表面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分 类 号:R722.131[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