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利用——“纳西古乐”与“长阳山歌”运营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涂茜[1] 匡勇胜[1] 蒋铭璇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中国传媒大学

出  处:《音乐教育与创作》2014年第7期35-39,共5页

摘  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五千年的历史底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和璀璨明珠,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中之重,更是对各族人民民间音乐的传承。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忽视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关注对象,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它的保护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关 键 词: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类 生产性 保护与利用 纳西古乐 运营 山歌 长阳 

分 类 号:G11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