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踪凡[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15年第2期25-36,共12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项目编号14ZDB066)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代赋学文献考"(项目编号10BZW06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赋学文献及其研究"(项目编号NCET-08-0629)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东汉赋注内容丰富,兼有注音、辨字、释词、解句、揭示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并且以施注密集、体例明晰、语言凝练为主要特色,颇有助于赋的阅读和传播。曹大家在赋注中大量征引前代典籍,以补充或佐证词、句之诠释。此法在东汉被广为效法,并渐趋完善,影响了此后数百年的赋注,直至唐代李善而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训诂体式。东汉赋注的学术价值已经得到时人和后人的广泛认可,并且对读者读赋、学者论赋、注释家注赋都产生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94.64